面子是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小时候就曾读过。
女主人公马蒂尔德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
为了参加一次晚会,她向有钱的女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衬托自己的美貌。
然而,回家途中项链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
为了偿还债务,她开始缩衣节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
最后她才知道,自己借的不过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为了一时的面子,用了十年的劳苦来偿还。面子,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
当时只觉是篇虚构的、有趣的故事,现在读来方感受它的深刻刺骨。
现实中的许多人,何尝不是马蒂尔德呢?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面子,让本来就不容易的生活承受不应有的重量。
冯唐曾分享了他为人处世的九字箴言:
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不要脸,就是指放下面子,不在乎外人的眼光,敢于表达真正的自我,敢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发现,那些“不要脸”的人,才活得最洒脱,最舒服,最能轻松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大学时,为了面试第一次学化妆,去商场买化妆品。
在某专柜试妆,导购员给我打上粉底,画上眼妆。镜子里面的自己,少了几分青涩,多了一份成熟美丽。
小而精致的盒子,像一个个小魔盒,整齐地排列在我的面前。但一看价格,我犹豫了。
一旁的导购员说:“小姐,我们这个是大牌子,价格比较贵。”轻蔑的语气和不耐烦的眼神。
我不淡定了:什么意思?是说我买不起?我偏要买给你看!
刷卡买单,眼睁睁地看着一张小票从收银机里慢慢溜出来。假装潇洒地签上自己的大名,1500大洋,一个月的生活费付诸东流。
接下来的两个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再美的妆也掩盖不了生活的窘迫。
倘若我在当时只是微笑地谢绝,也就一句话就可以了结的事,便不会自寻烦恼,自讨苦吃。
然而,为了在一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面前挣得一个面子,我给自己的生活判了有期徒刑,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而面子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
并没有。
那位导购员并不会因此对我刮目相看,我得到的只有被面子绑架的不自在,以及事后的后悔、自责。
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而是它们不适合我当时的消费能力。
有多大的头,盖多大的帽。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舒服的生活状态。
有人说:“小孩子在很多时候比大人还爱面子,因为世界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
我想,那些经历生活沧桑的人,早就学会生活的智慧:
面子再重要,也比不上日子;面子再好看,也比不上自己内心的自在舒坦。
层次越低的人,才越把“面子”当回事。
心理学提到,人有“真我”和“假我”两种状态。
生活环境及教育会让我们迷失,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只能用社会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别人羡慕什么,就拼命去得到什么。社会认为什么好,就拼命活成什么样子。
我们许多人,都处于假我的状态,因为我们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中,却忘了关注自身。
《一代宗师》里有句话引人警醒: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
是的,很多人戴着面子,不知不觉中就活了一辈子。
我的同乡小师妹,是大家眼中爱面子的人。
大学时,当大家还在搜着平价好用的护肤品牌子时,淘性价比高的衣服时,她已经开始使用昂贵的大牌子护肤品,穿有档次的衣服。
一开始大家以为这个姑娘家境比较好,无可厚非。
但后来发现她对自己其实很苛刻,舍不得吃大餐,舍不得看一场电影,舍不得买一本书,也舍不得去旅行。
原来她家家境很一般,为了给她多一点生活费,父母却在省吃俭用。
后来她工作了,刚毕业拿着工资三四千,刷着信用卡,乐此不疲地买着热门色号口红和名牌包。
看起来就是一个光鲜亮丽的都市女白领。
但我发现,小师妹依然对自己“不好”,有一次,我推荐了一款非常好穿的内衣给她,价格两百多,不及一件衣服的钱,她却连连说买不起。
我劝她,她反而说:“内衣穿在里面,别人又看不到,何必那么在意呢。”
相反,我曾见过一个男同学,每天穿着发旧的牛仔裤,背着个旧背包,包里却装着MacbookPro。
也许他清楚地知道,背包里面的这个东西才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
在我看来,生活是自己,与其关注别人的一句夸赞,一个眼神,不如多去关注自身的需求。
真正的品质生活,并不以外界的眼光来衡量,而是懂得为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买单。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曾提到:“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太在意由名牌等外在东西组成的面子,只会慢慢丢失真正的自我,丧失生活的幸福感。
在知乎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初次跟女生吃牛排时,女生对服务员说要八分熟,应该说些什么来缓解尴尬?”
知乎网友何呵写下的回答,获得了超高赞。
有天晚上在必胜客吃饭,旁边桌子来了俩人,一个人手里拎着一大瓶伏特加,俩人往那一坐就比比叨且不停大笑。
拿酒瓶那人手一挥说:“老板,点菜!服务员一脸黑线拿来菜单。”
这人看着菜单,跟对面的小子说:“弄俩凉菜咱先喝住,一荤一素咋样?”
对面的说:“咋都中,你看吧。”
服务员插话:“对不起先生,我们这没有凉菜。”
那人指着菜单上的沙拉说:“啊?这不是么?服务员:先生这是沙拉。”
那人:“对对我要的就是沙拉,给俺弄一盘,来个荤的,都弄个烤鱿鱼吧。”
“主食吃啥?”
对面的小子接过菜单:“我怼块牛肉吃吃,(那小子指着菜单上的西冷牛排说……)要西冷类。”
“你吃啥?”
那人说:“我吃饼。”然后点了披萨。
点餐过程中二人泰然自若且情绪高涨,服务员从一脸黑线到笑的根本停不下来。
虽然这俩人过于浮夸,不过菜点的精彩,吃的高兴,我在旁边听着也有趣。
回答最后是这样一句话:“是你吃饭,而不是饭吃你。”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那个提出这个问题的男生,由衷地觉得这是一种尴尬的境遇,其实是因为太在乎面子,一件小事就令他手足无措。
就像把自己的生活装上了监控,小心翼翼地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中,很难成大格局。
我佩服的是故事里所说的点餐人,因为大大方方地放下面子,反而能颠覆周围人的看法。
这样的人,拥有对生活绝对的掌控力。
成大事者,大多是这种“不要脸”的人。
李嘉诚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
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然而,知易行难,太多人被面子死死困住了一生,不曾为自己活过。
“面子是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亦舒一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无奈。
只有那些学会如何放下这没用的包袱的人,才有力气背负起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潇洒前行。
对他们来说,“不要脸面”,只从内心,活得最舒服。
活得越真实的人,越“不要脸”
相关文章
-
悦人不如悦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2019年10月25日)
生活如诗 (2019年11月01日)
竹西深处 (2021年02月01日)
简单与复杂 (2021年09月22日)
血染棕香 (2020年08月12日)
你有什么心态,就有什么命 (2019年10月21日)
秋天的雨 (2020年10月15日)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 (2019年10月26日)
漫游神州水乡第一镇 (2021年06月17日)
感受千年古刹的静谧 (2019年10月20日)
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2019年11月01日)
捡菜叶儿 (2020年11月15日)
用力做顶多合格用心做才能优秀 (2019年10月28日)
雨中游周庄 (2021年05月02日)
见证一场迷人浪漫的海岛婚礼 (2019年10月26日)
当生命遇到无常 (2020年02月05日)
扬帆破浪,不辱青春使命与担当 (2021年08月30日)
故乡的初夏 (2020年05月30日)
她的这两个男人 (2021年09月12日)
长江三峡游记 (2020年0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