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 第1章
内容试读
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是一部令人无法放下的小说,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情感冲突。读者们为其中的朱厚熜所感动,小说的每一章节都令人期待和惊喜。已经连载至第628章 大发展,总字数已达211.7万字以上。
书友评论
我看到了130章 真的 作者应该就是那种自从进了皇宫永远不出来的主 啥都没有 然后还瞎指挥 绝对是崇祯第二 看的让人想吐 虽然支持这个支持那个 但是谁知道人家不是糊弄他呢 唉…后世穿越者皇帝就绝对不会不离开皇宫 下达这个下达那个命令 就跟个傻子似的 建议:作者别写了 真的 一个不出宫的皇帝 还写他干嘛?
看完你的历史小说,再看其他的人的历史小说都已经如同鸡肋,一次次返回你的书目就是更新太慢了。穿越秦朝胡亥的历史小书如果由你来写,一定会把人文历史丶环境丶人物心态把握更精准。
而且书名跟内容不符 干脆你直接照着历史书写就行了 都是自己的意淫
章节推荐
第144章 改土归流
第145章 改土归流2
第146章 五年计划
第147章 五年计划2
第148章 人事任命
作品阅读
朱厚熜本来还指望六部几个尚书可以为王琼说话。
但没有。
朱厚熜不知道的是,当初杨廷和选择朱厚熜当皇帝,可是王琼一直是反对的。王琼仗着自己是吏部尚书,之前一直手握重权,所以对于杨廷和他们不和自己讨论就私自决定皇帝的事情非常不满意。王琼认为选择皇帝这种事情,怎么能没有自己参加。王琼倒不是反对朱厚熜,而是反对杨廷和他们“独断专行”。
但王琼毕竟是反对过朱厚熜当皇帝。
可是现在朱厚熜成为了皇帝,因此朝臣这个时候谁会为王琼说话。在朝臣心中,朱厚熜最讨厌的估计就是王琼。看到谁也不说话,朱厚熜也是很无奈,只能是道:“一起交给三司会审,并案调查。”
“皇上圣明。”
那些言官立马是高呼“圣明”。
但朱厚熜心中却是有些恼火。这些人明显是欺负自己刚刚登基,不熟悉朝政,也不熟悉官员,更不熟悉正德朝的那些事情。利用这个机会,用这些言官来欺压自己。
朱厚熜可以理解历史上年轻的嘉靖皇帝的恼火。
“皇上,彭泽、李昆、陈九畴等人,被王琼、钱宁诬陷,革职查办。今王琼、钱宁案发,该平反这些被诬陷官员。”
监察御史杨秉中再次站出来。
要求平反被王琼打压的人。朱厚熜在上面看着这些人,心中也是佩服杨廷和。杨廷和一边处理朝廷日常事务,在人事问题上也是丝毫不放松。
本来朱厚熜以为,杨廷和今天出手,应该是给王琼定罪。然后要求陈平革除王琼一系的人,就像是兵部尚书王宪他们,都跟王琼的关系好。可是没想到杨廷和只是虚晃一枪。
并没有要求打击王宪他们,而是要求朱厚熜平反被王琼打击的那些人。
被王琼打击的那些人是谁?
就是杨廷和的人。
朱厚熜这两天是研究过王琼的档案。王琼和杨廷和最大的一次冲突,就是彭泽他们的案子。彭泽、李昆、陈九畴被王琼和钱宁合作革职查办,是对于杨廷和最大的打击。
这三个人级别都不低,特别是彭泽的级别很高。彭泽在正德早期,因为战功卓越,从督察院佥都御史开始往上升,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太子少保、太子太保。
正德十年彭泽最有机会获得兵部尚书位置,不过得到兵部尚书位置的就是王琼。之后王琼和钱宁,都看不顺眼彭泽,最后利用嘉峪关失利,把彭泽、李昆、陈九畴几个人打入了监狱。
李昆和陈九畴下监狱之前,都是做过布政使、按察使这样的地方高官。后来升官成为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过甘肃。当然这三个人是典型,他们的案子牵连的人不在少数。
如果要平反他们,就要平反一大堆的官员。
而且一旦平反,就要给他们补偿。以他们的资历,只要官复原职,那么官职都不低。彭泽最少是正二品,李昆和陈九畴最少也都是正三品。让他们回到朝廷,或者让他们跟之前一样巡抚地方,或者总督地方,都会让杨廷和一方的实力大涨。
但现在人家说的有理有据,朱厚熜总不能直接反对。
因此朱厚只能捏着鼻子道:“此案也归拢到王琼案当中。如果真有冤情,那么平反冤案。”
小说《我在大明,刚穿越就要登基为帝》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